正文:
在古代中国,一个人的称呼并不简单,它包含了名、字、号三种不同的称谓,这三种称谓既相互独立,又各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。昨天,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: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他怎么会有这么多名字呢?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。
名、字、号的起源与区别
在古代,名、字、号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称呼,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。名,是在人出生时由长辈所取的,是幼时的称呼。字,则是一个人成年后,由长辈或自己取的,用于社交场合,平辈、晚辈的称呼。号,则是个人自己取的,用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其志向和情怀。
名与字
《礼记·檀弓上》记载:“幼名,冠字”。人在出生时会无名无字,待到三个月大时,会起名字,这就是“幼名”。而成年后,行冠礼,则会“冠而字之”,意味着可以走入社会,开始自己的成人生活。在成人后,长辈起的“名”在社交场合就不适宜直接称呼了,因此会取一个供平辈、晚辈人称呼的新叫法,这就是“字”。
号的自由与多样
“号”是古人给自己起的,没有限制,可以是单字,也可以是多个字,甚至可以是句子。比如王安石号“半山”,范蠡号“陶朱公”,苏轼号“东坡居士”等。有时候,以故乡、官职称呼别人,也是“别号”的一种,比如王维为“王右丞”,柳宗元为“柳河东”等。
名、字、号的传统用法
在古代,名是长辈对幼子的称呼,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直接叫名。而自称、卑称时,也可以用名字。对于平辈之间,如果关系非常亲近,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尊长之前,一切的自称都要用“名”,而不能用“字”或“号”。
在与同辈、晚辈的交往中,对方必须称呼我的“字”,如果直接叫“名”,就是冒犯。至于“号”,虽然古代帝王有尊号、庙号、谥号等,但民间之人取号,则是随意得多,除了封号、谥号之外,号的产生全是凭爱好。
古人名字与号的流传
对于历史人物而言,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,可能是“名”,也可能是“字”,也可能是“号”。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,就容易流传。比如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一般都称他名字,叫他乐天也可以。欧阳修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他因为《醉翁亭记》最知名,一般都知道“醉翁”是欧阳修。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现在也多叫苏东坡,还有东坡肘子流传,等等。
结论
在当今的时代,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,和文化传承的不给力,我们只剩“名”了。偶尔也能看到一些“字”跟“号”,但一般都比较粗俗,明显缺少那种文化底蕴在里面。希望将来我们能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,让“名”、“字”、“号”这些文化元素再次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信岩美容服务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古人「名」「字」「号」的区别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