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 "发展不是'绝育药':'单独二孩'政策下的生育困境与反思
摘要:在“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”的悖论下,人们开始质疑“单独二孩”政策的效果。政策实施首年的申请数量远低于预期,凸显出生育意愿的下降。北京和上海作为计划生育执行得最好的城市,其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人口结构变化的显著标志。
事实上,许多城市人口已处于低生育甚至极低生育率水平,这不仅导致了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加剧,还使生育意愿持续走低。以上海为例,1980年代的生育意愿是2个左右,而新世纪以来已降低到1.3个以内。这仅仅是“生育意愿”,而“实际生育”数可能会更低。
是什么导致民众不愿意生?其实,“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”。以韩国为例,当经济起飞时,生育率迅速下降。鲁兹提出的“低生育陷阱”概念,即一国的总和生育率一旦降到1.5以下,就会产生一种“低生育的自我强化机制”,很难再回升到1.5以上。这可以解释上海的低生育率现象。
低生育率背后的机制复杂,包括人口学机制、社会机制和收入对低生育的影响。在收入方面,按斯特林的“相对收入假说”,如果夫妇预期收入能力相对于他们渴望的水平而言更高,他们会愿意多生育。反之,就会反对多生育。因此,尽管“北上广”的绝对收入较高,但对于市民个体来说“相对收入”却不高,这使得生育意愿降低。
政府需要反思计划生育政策,因为“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”的悖论已经开始影响人口结构。在将来,孩子甚至可能成为大城市中产阶层的“奢侈品”。解铃还需系铃人,政府需要适时调整政策,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。
(沈彬,知名评论员,海外网专栏作者)
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(www.haiwainet.cn)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华,以及金台2号、侠客岛、学习小组、海外网评、全球头条等独家栏目,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-海外网微信(rmrb_hww),欢迎关注。读者群:179809719
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信岩美容服务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“单独二孩”,为何都不愿意生? 》